RPC设计的示例分析

7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2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RPC 设计的示例分析,具有一定借鉴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大有收获,下面让丸趣 TV 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前言

RPC 全程远程方法调用,已经在各大小公司被广泛使用,种类也是很多比如:Dubbo,Spring cloud 那一套,GRPC,Thrift,可能还有很多公司自研的等等;每个公司都可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场景选择自己合适的 RPC 框架;但大体的考察维度无非就这么几个:性能,可扩展性,跨平台,功能性,可监控,使用性;所以我们如果要设计一个 RPC 框架,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考虑。

性能

作为微服务中的核心组件,在一个系统中 RPC 的调用量往往是很高的,所以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点;既然是远程调用,必然牵扯到网络连接,而 I / O 模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性能,网络的长连接短连接,序列化方式也都影响性能;

1.I/ O 模型

常见的 Unix5 种 I / O 模型分别是:阻塞 I /O,非阻塞 I /O,I/ O 复用 (select,poll,epoll 等支持 I / O 多路复用),信号驱动 I /O,异步 I /O;从早期的阻塞 I / O 方式只能创建大量的线程来保证每个用户互不影响,到现在广泛使用的 I / O 多路复用模型,再到异步 I /O;从 select 模型到现在主流的 epoll 模型,性能有了质的升级;当然我们没必要自己去实现,可以直接使用网络通讯框架 Netty,Mina 等;

2. 长连接短连接

短连接表示每次通讯完就关闭连接,而长连接通讯完继续保持连接,这样下次再通讯就不需要重新建立连接了,如果通讯频繁,很明显长连接性能更高;但是长连接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比如保活处理;另外就是如果客户端太多的话,服务器端是无法支撑的。

3. 序列化方式

网络传输中的数据都需要经过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处理,所以这一块的性能也很重要;常见的序列化包括:json 和二进制方式,json 常见的如 fastjson,jackson 等,二进制如 protobuf,thrift,kryo 等;这个可以分别从序列化的性能,大小,以及使用方便性考虑;当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需要考虑,比如 fastjson 频繁爆出安全漏洞;

4. 协议

这里主要讲的是应用层协议,RPC 一般都会自定义协议,当然也有直接使用现有协议的比如 http 协议;自定义协议可以自己掌控,协议可以做的很小很精简,当然解码和编码需要自己去实现;如果使用现有的 http 协议,相对来说整个协议包是比较大的,但是已经是一种规范了,很多东西可以直接拿来用,更加通用;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服务提供方和消费方的负载均衡策略;另一个就是用户可以对框架进行自定义扩展;

1. 负载均衡

RPC 的两个核心组件服务提供方和消费方,需要提供横向扩展的机制,用以达到更高的负责,比如 Spring Cloud、Dubbo 提供的注册中心,然后再结合容错机制达到负载均衡的效果,很容易达到横向扩展;

2.SPI 机制

一个好的框架是支持用户自定义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自定义扩展;JDK 提供了 SPI 机制,很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数据库驱动;另外 Dubbo 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加强大的 SPI 机制;这种扩展对 RPC 来说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底层的通讯框架扩展,序列化扩展,注册中心扩展,容错机制扩展,协议扩展等等;

跨平台

现在开发语言多种多样,如果能做成跨平台,当然是一大优势,但是可能往往为了跨平台,会在一些地方做权衡让步,当然难度也更大;所以我们在实现一个 RPC 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就是针对某一种语言的还是跨平台支持;常见的支持跨平台的 RPC 框架如 GRPC,Thrift;
实现机制可以参考一下,都有自己的一套接口定义语言 IDL 然后通过不同的代码生成器,生成各种编程语言消费端和服务器端代码,来保证不同语言直接的相关通信。

功能性

作为一个 RPC 框架,除了最核心的通信模块,序列化模块之外,功能性模块也很重要,往往为开发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开发者可能因为 RPC 的某个功能而选择用此框架;常见的功能包括:容错机制,负载均衡机制,同步异步调用,结果缓存,路由规则,服务降级,多版本,线程模型等;

1. 容错机制

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远程调用失败再正常不过了,容错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常见的容错机制比如:失败重试,快速失败,失败直接忽略,并行调用多个服务器只要一个成功即返回等;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自己合适的容错方案;

2. 负责均衡

上面提到服务提供方和消费方的可扩展性,消费方面对多个提供方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负载均衡策略,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常见的策略如:随机,轮询,最少活跃调用数,一致性 hash 等;

3. 同步异步调用

常见的同步调用有些场景无法满足需求,比如同时需要调用多个远程方法,而这其中可能有些执行比较慢的;这时候异步调用就显得重要了,可以同时异步发送多个请求,等待时间就是响应最慢的请求;具体可以通过 Future,CompletableFuture 来实现;

4. 结果缓存

缓存一直是性能的不二法宝,某些场景下可能对服务提供方响应的数据实时要求性并不高,这时候如果可以在服务提供端提供结果的缓存机制,那么在性能上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本地缓存,当然也可以直接整合第三方缓存框架比如 ehcache,jcache 等;

5. 路由规则

服务提供方往往是很多的,用户可能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可以按照自己定义个规则来做路由,比如我们经常做的灰度发布,结合 RPC 提供的路由规则来实现会很简单;此规则可能是条件表达式,脚本,标签等,我们设计的 RPC 框架需要有一个给用户定义规则的地方,比如通过注册中心来实时推送,另外还需要相关的引擎来处理规则,比如脚本引擎;

6. 服务降级

系统的高可用性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降级处理,在一些非核心的功能中,可以在出现超时 / 故障时或者直接设置为降级服务,给一个统一的响应,这样可以把宝贵的资源留给那些核心的功能;可以参考 Dubbo 的实现,向注册中心写入动态配置覆盖规则,从而实现实时降级处理;

7. 多版本

接口升级时常有的事情,我们可能会为了兼容之前的版本绞尽脑汁,但有时候还是无能为力,这时候多版本就显得很重要了,可以让两个版本同时存在,等到合适的机会在慢慢升级;像 dubbo 这种服务的维度就是服务名 + 版本号,所以很好实现多版本;而 Spring Cloud 维度没有到版本号,可以通过路由规则去实现;

8. 线程模型

在系统的高可用原则中,线程隔离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为什么要做隔离,可以拿 Dubbo 及其底层通信框架 netty 为例,netty 作为通信框架本身是有自己的线程模型,如果业务处理线程直接使用底层的通信线程模型,这样就会出现因为业务阻塞而导致通信线程模型阻塞;这时 Dubbo 提供自己的线程模型就尤为重要,可以做到线程隔离,业务线程不影响通信线程;

当然作为一个 RPC 框架实现的功能可以很多,这里主要讲一些我们平常用的比较多的功能;

可监控

一个运行稳定的系统,没有一个专门的监控平台是不行的,当然 RPC 也不例外,常见的比如 dubbo 的 monitor 模块,Spring Cloud Admin 等;对于一个 RPC 我们主要监控:服务提供者有哪些,服务消费者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状态,最好还有一些统计功能比如一段时间内的调用量,成功率,失败率,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最大并发量等等;

使用性

最后说一下,我们设计出来的框架最终还是要给用户使用的,所以用户是否可以方便的使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某些框架可能就是因为使用繁琐导致最终被弃用;比如注解的方式相比较 xml 的方式就简单不少;还有比如服务维度来说:dubbo 维度是接口,而 Spring cloud 维度是应用,整体来看 Spring cloud 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然简单的 API,文档以及 Demo 对开发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感谢你能够认真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丸趣 TV 小编分享的“RPC 设计的示例分析”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丸趣 TV,关注丸趣 TV 行业资讯频道,更多相关知识等着你来学习!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3-08-04发表,共计3260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