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1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浙江大学,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这所高校被誉为东方剑桥,位列 211 工程 985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无数高考学子心中的教学圣殿。然而你知道吗?浙江大学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在江西办学,学校的旧址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为什么鼎鼎大名的浙江大学会跑来江西的一个小县城里办学呢?那就要翻开历史的卷轴,看看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值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家国破裂、山河动荡,在严峻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的教学活动非常困难。当时,有很多没有出路的大学甚至直接宣布解散停办,学子们迫不得已辍学。而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在友人的帮助下,选择了带领全校师生举校迁徙,开启了漫长了文军长征之路。
1937 年 11 月,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正式开始西迁。第一站,他们来到了浙江的建德,可惜不久后苏州陷落,日寇南侵,逼近嘉兴,建德也变得非常危险。学校考虑再次搬迁,派人到浙江南部和江西等地实地了解。
1938 年 2 月,经过考察后,浙江大学就搬迁到了江西吉安的泰和。在这里,浙江大学度过了 8 个月的一段安稳期。浙大这次搬迁,不像离杭时那样匆促、忙乱,而是更有组织、有秩序。学生分成队伍由导师率领出发,兰溪、金华、常山、玉山、南昌、樟树、吉安等地政府各设接待站。
在泰和时期,由于物资缺乏,浙大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竺可桢校长廉洁俭朴,更是处处为人表率,由于医疗技术和药品缺乏,竺校长的夫人和次子竺衡先后病逝于泰和,令人扼腕。
浙江大学师生在泰和办学期间,还为当地人民做了三件好事:修筑防洪大堤、创设澄江学校、协助开辟沙村垦殖场。还有竺可桢校长及其同事们呕心沥血教学的遗迹。
也正是因此,浙大和泰和当地建立了血难中的深情厚谊!时至今日,浙江大学还有爱心支教队伍来到泰和,对当地的学校进行支教帮扶。并且,浙江大学也与泰和当地建立了长效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县校合作的典范标杆。
后来,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浙江大学离开泰和,又三迁广西宜山;四迁遵义、湄潭。过四次大的搬迁,行程共有 2600 公里。
不得不说,竺可桢校长西迁的这一决策如今看来也是非常伟大的,于炮火声中弦歌不辍,于流亡办学中崛起,不但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支杰出的知识分子队伍,而且还保护了如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卢鹤绂等一代知识分子精英,培养了如李政道、程开甲、叶笃正等新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巨子,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文军长征的激荡长歌!
作为江西人,我们想到的是:浙大西迁泰和留下的遗迹是宝贵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浙大的求是思想、校歌、校训也是在泰和孕育成熟的,这逆境中的教育救国值得我们当代人好好感悟与学习。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