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是怎样炼成的(佳人百度百科)

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3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唐朝诗人温庭筠《菩萨蛮》中描写了古代女子化妆过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即先画眉,再梳妆容,而对着前、后镜插花于发髻。

* 画眉 *

据说画眉之风在战国时就已经流行开来,古代人没有眉笔,那时候是将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是很容易弄脏妆容的。

最开始画眉材料是石黛,是一种黑色矿物, 也叫石紫,要在石砚上碾细之后加水才能用。

除此之外,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

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 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

隋唐时期,出现了螺子黛,产于波斯国,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 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相关用石黛。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事林广记》中说: 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 到了宋末元初, 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

元、明、清时期,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

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初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女子的画眉材料逐渐变为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一直沿用到今天。

* 额黄 *

额黄,又称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 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温庭筠有诗云: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唐朝牛僧孺著作《幽怪录》中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直到宋代额黄还在流行。

* 花钿 *

花钿妆

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唐朝花钿图案

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代陶谷著《潸异录》上说: 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蜒,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 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此也被称作梅花妆或寿阳妆。

梅花妆

到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宋代文学家汪藻在《醉落魄》中吟: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 口红 *

重点了来了,所有装扮中,口红是最重要的。小说《红楼梦》第五回描写薛宝钗的容貌时写到: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度,给人健康、年轻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唐书百官志》中记载: 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瞧瞧,皇帝将口红当做赏赐赏给大臣,说明古代中国男子也是涂口红的。此外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极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古代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也就是樱桃小口一点点。

唐宋时期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栏, 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5-18发表,共计1393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