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铁在烧剧情介绍(铁在烧剧情简介)

11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55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来我不想点著名作家萨苏的名,他虽然是个历史发明家和段子手,但并不是吃爱国饭的人。可有读者告诉我,萨苏又新写了一篇文章,居然再次胡编历史,把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牺牲的战斗,编成了美军的援军 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在地狱火峡谷遭到志愿军痛击后狼狈逃命,一头撞上了在下碣隅里东山的杨根思,然后杨根思壮烈牺牲。无独有偶,萨苏编的这段历史,前段时间方舟子也编了同样的说法,已经驳斥过,就不重复了。参见:方舟子又造谣了,疯狂攻击志愿军特级英雄,一堆海外华人居然信了

我看了后真是怒从心起,这些年来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谣言,我辟了一个又一个。可这帮人,动不动就给你造个新的出来。

爱国生意有爱国生意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也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国民党空军教官那个:我的学生都死了,现在该我上了。这个老谣言就是萨苏编出来的。

蒋百里获得日本天皇赐刀,这个老谣言也是萨苏编出来的。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是抄袭蒋百里的《国防论》,这个老谣言也是萨苏编出来的。

他的名著《铁在烧》写的是铁原阻击战,结果把 15 军的芝浦里阻击战张冠李戴成 63 军的铁原阻击战。真是要命的。参见:央视的这部著名纪录片,犯了低级错误,这是抗美援朝研究中的通病

网络这个地方,真实历史想要传播,速度是远不及谣言的。萨苏编的这些谣言,至今还在网络上大肆流传。

本文来说萨苏编造的另一个著名谣言。

蒋介石的外号是非常多的。在 21 世纪前十年那会,蒋介石又多了一个新的外号,叫作蒋雄伟。

这个梗是怎么来的呢?2008 年有一天,萨苏在西西河论坛著文吹嘘蒋介石主动发起 8.13 淞沪会战,一举将日军全面侵华主攻方向从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拉到了不利于日军发挥机械化优势的长江流域,不仅挽中国速亡的既倒于狂澜,而且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下坚持了下来没投降,所以其雄才伟略当得起雄伟二字。

经常看抗日战争书籍的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个说法非常著名,在很多书里都大行其道。我自己就在关河五十州的书里见过。始作俑者,就是萨苏。

此高论一出,西西河论坛无数网友著文反驳,并开称其为蒋雄伟的先河。我都实在想不通这种纯粹的胡说八道居然能被萨苏编出来,更想不通的是居然无数人信了。世界历史五千年,从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财赋之地当成前线来打仗的。蒋介石选择在上海开战,无非就是想让西方列强干涉、调停中日战争。把自己的钱袋、粮仓砸烂,以此来空间换时间?我滴个天哪,这得蠢到什么程度才能把这种天下奇闻吹捧成雄才伟略!

结果一仗打下来,首都南京丢了、江浙沪丢了,国民经济直接遭受重创。空间换时间,是舍弃边缘地来保住核心区,哪有直接砸烂自己家当,把支撑战争的财赋之地送给日本人的。受不了,真受不了,实在受不了。不过有无数人相信,也不奇怪。我们中国最多的就是战略家,一杯茶、一杯酒、甚至一张凳子,数以万计的战略家就可以侃侃而谈。战略学是门槛极低,要求却极高的学科。正因为门槛极低,是个人就可以夸夸其谈。(以上为我王正兴本人所写,非本文作者忘情原文,我实在受不了萨苏这个历史发明家了。对整天造谣编造历史的人,我得罪了他又怎么样?)

关于蒋介石在全面抗战期间于战略、政略、战役指挥方面的是非得失,已经有无数人论述过了,本文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老蒋到底当不当得起雄伟二字。

在网络上,国粉们把民国黄金十年吹上了天。且不说这只是旧中国买办资本、金融资本的黄金年代,仅就国内军事工业总体水平而言,这 10 年间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的差距竟比清末还要大,弹药自给率也不升反降。1931 年 9.18 事变,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将产量和技术水准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奉天兵工厂拱手送给了侵略者。结果到了 1936 年,国内弹药年产量仅为 4 亿发子弹,335 万发山野炮弹,77.4 万发 82 迫击炮弹,545 万枚手榴弹。

这产量乍一看,显得还颇为可观,但全面抗战一开打,老蒋才发现这点弹药产量压根就不够用。据国民政府方面统计,从 1937 年 7.7 事变到 1938 年 12 月底的全面抗战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共损耗各种子弹7.2 亿发,各式炮弹 346 万发,手榴弹 730 万枚。而同期国内各大兵工厂生产的弹药却只有子弹 2.9 亿发,各式炮弹 5.5 万发,手榴弹 168 万枚。

全面开战后一年半的产量竟然远不及战前一年的产量,这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控制下的各兵工厂生产原料多依赖进口,7.7 事变后原料供给不畅。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压根就未作长期战争打算,一心指望以打促谈,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列强调停上。当这一期望破产后,国民政府才不得不仓促组织兵工厂及其他工厂内迁(编者按:蒋介石真想空间换时间,那应该早就做好二线、三线建设了,哪有东南财赋之地被日本人占了,才匆忙内迁的)。由于组织得极不给力,不仅内迁的各兵工厂机器设备损失严重,而且诸多有潜力为军工生产服务的企业未能内迁。即便 在最早开展内迁的上海,迁出工厂仅 146 家,只占上海工厂总数的 11.4%。其中机器工业 66 家,只占上海机器工业的 10%。

不过,即便如此,成功内迁的民营厂矿仍有 448 家、内迁物资 12 万吨,技工 12 万余人。如果下大力气予以整合,那么恢复乃至提高弹药产量仍大有可为。但是,国民政府却将重点花在了外购军火成品上。据不完全统计,到 1938 年末战略防御阶段结束,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了子弹 1.6 亿发,各种炮弹 244.2 万发;从英国进口了 1667 万发子弹;从比利时进口了 3867 万发子弹;从捷克进口 2600 万发子弹;从瑞典进口中 1.18 亿发子弹;从匈牙利进口 1500 万发子弹;从美国进口 1205 万发子弹。从苏联进口了 4000 万发子弹和至少 94 万发炮弹。

应该说,这些进口弹药对维系抗战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弹药,威力再大的火炮也不过堆废铁,再精良的枪械也只能当烧火棍用。不过,到 1938 年年底,列强纷纷实施对华军火禁运。苏联由于种种原因,对华弹药援助力度也不算很大。从 1938 年年底至 1940 年年底,苏方只有约 1.4 亿发子弹和约 93 万发炮弹交付中国。在万般无奈之下,国民政府这才在原有的 16 个兵工厂外,又在后方投资新建了 8 个兵工厂。

虽说在全面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兵工署也曾试制过一些前线急需的新型弹药,但由于管理不善,未能解决进口材料替代问题,因此弹药产量始终差强人意。根据档案资料,从 1939 年至 1944 年,国民政府子弹历年产量分别为 8777 万发、1.14 亿发、1.2 亿发、1.4 亿发、1.44 亿发、1.54 亿发;迫击炮弹历年产量分别为 63.7 万发、65.1 万发、42.8 万发、64.2 万发、94.4 万发、110 万发;山野炮弹历年产量分别为 4 万发、6.2 万发、2.3 万发、6.3 万发、12 万发、10.3 万发;手榴弹历年产量分别为 621 万枚、450.9 万枚、658.7 万枚、567.5 万枚、373.5 万枚、420 万枚。

也就是说,除了 1939、1941 和 1942 年的手榴弹产量,1943 年和 1944 年的迫击炮弹产量,其他年份的各种弹药产量均与战前相距甚远。更让人诧异的是,到战略反攻时期,国民党方面的弹药产量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大幅度下降了。

1944 年前 4 个月和 1945 年同期相比,子弹产量从 5120 万发降至 4508 万发,枪榴弹从 32 万发降至 23.5 万发,迫击炮弹从 35.7 万发降至 29.2 万发。究其缘由,是因为 1945 年初滇缅公路被打通后,大批美援军火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据统计,1945 年前 4 个月,美国援助中国的军火有 144485 支步枪,3150 支手枪,32125 支冲锋枪,18483 挺轻机枪,3930 挺重机枪,922 挺高射机枪,4179 支反坦克枪,2692 门 60 毫米迫击炮,830 门 81 毫米迫击炮,511 门 75 毫米山炮,137 门 105 毫米榴弹炮,332 门 37 毫米反坦克炮,40 门英制 25 磅榴弹炮,1,886 具火箭筒,8723 具枪榴弹发射筒,310 具火焰喷射器。这些武器都配有充足的弹药,因此 国民政府自制弹药的积极性大为下降。

手握大把资源,国民政府弹药生产居然是这德性,那么无论是人口、资源、技术力量还是财力,均远逊国统区的敌后根据地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北方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改编之初,除 115 师因为在此前与东北军作战中缴获颇丰,弹药数量还算过得去外,120 师仅有276955 发子弹。129 师出征山西的 3 个团,仅有 102518 发子弹、204 枚手榴弹和 67 发迫击炮弹。至于由南方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弹药存量就更惨不忍睹了。

按理说,既然红军主力和南方游击队都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被纳入了国民政府武装力量战斗序列,那么一切供给伸手向蒋介石要,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虽说在战略防御阶段,八路军先后通过各种渠道,从国民政府得到了约 200 万发子弹和 25 万枚手榴弹的补给,可早就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懂得了求人不如求已这一真理的共产党人,除努力对日伪作战,缴获武器弹药武装自己外,还着眼长期战争,在敌后大力发展人民兵工事业。1938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将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原中央苏区官田兵工厂、原红四方面军通江兵工厂和原红二方面军修械所的技术人员及机器设备损失殆尽,仅剩下 14 位工人和几把锉刀。毫不夸张地说,全面抗战爆发后,人民兵工广泛吸收爱国工人和知识分子,用尽各种办法筹集设备和生产原料,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

到 1938 年,129 师已在太行山里建立起 5 个流动修械所。八路军总部和决死纵队也分别开办 1 个修械所。1939 年 7 月,八路军韩庄铁厂迁到黎城黄崖洞进行扩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近 700 人、40 余部机器设备的 军工部一所,又称黄崖洞兵工厂。9 月,在平顺县西安里成立了有 200 余职工的军工部二所。10 月,军工部三所在辽县高峪村成立。规模仅次于黄崖洞兵工厂的军工部四所在武安县梁沟成立。1940 年 3 月,八路军军工部在黎城县下赤峪建立复装子弹试验厂。4 月又在辽县尖庙组建军工部机器厂。1941 年 3 月,在和顺县青城成立了军工部炸弹厂。

1941 年,八路军军工部所属各兵工厂职工总数达到 3300 多人,其中既有留学国外的技术专家,也有归国华侨和大批知识青年,还有来自敌占区大城市的技术工人,拥有简易机床 124 台。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广大群众献铜、献铁、熬硝,支援军工生产。兵工战士们创造性地用缸塔法批量生产出了硫酸、硝酸,用土办法生产出了用纸管包装的雷银雷管,用蜂蜜硝化制成炸药,用焖火工艺解决了白口生铁难以进行机械加工的难题。根据前线需求,八路军兵工厂将主要资源集中在生产子弹、手榴弹、地雷和掷弹筒弹,其生产优先程度远高于步枪和掷弹筒。1941 年初,重建的新四军军部也成立了军工部,下辖 7 个兵工厂。生产原料 主要通过统战关系从敌占区秘密采购,以及依靠根据地群众支援。

进入 1942 年后,敌后战场形势空前恶化。八路军各兵工厂被迫化整为零,在反扫荡的间隙坚持生产。在 1942 至 1943 年最艰难的两年中,八路军兵工厂仍然复装了 89 万发子弹,全新生产了 77847 发掷弹筒弹,4253 发 82 迫击炮弹和 40456 枚手榴弹。新四军兵工厂 则分解成了家庭修械所、露天修械所、水上兵工厂、马背兵工厂。1943 年初,新四军 3 师兵工厂在反扫荡时,曾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县建立 5 个流动车间,坚持生产手榴弹。新四军 1 师和 6 师 18 旅的兵工厂将车床安装在木船上,工人们吃住、干活全在船上。没有动力,就用四个人脚踏皮带轮,带动车床进行生产。新四军 6 师 16 旅还利用伪军内部的统战关系作掩护,以李明扬兵工厂的名义,隐蔽在伪军的据点塘头镇,组织 40 人的军工队伍,携带车床、化铁炉、大风箱及生铁、木材、硝、硫、炭等器材,进行了 6 个月的手榴弹生产。

熬过了抗战最困难阶段,随着各方面条件逐步改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弹药生产迅速得以恢复和增长。到 1944 年 8 月,新四军(1 师不在统计之内)平均每月制造步机枪弹 38713 发,驳壳枪弹 7000 发。在保证弹壳供应的情况下,步枪子弹自给率可达 40%。

据统计,全面抗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共计生产了 779 万发子弹、447 万枚手榴弹、37.7 万发掷弹筒弹、32 万发枪榴弹、28.4 万发迫击炮弹和 19.2 万枚地雷。这还不包括发动人民群众自制的土地雷。单纯从数量来说,这些弹药产量尚无法和国民党方面相提并论。但就双方所掌握的资源而言,这业绩足以让每位敌后兵工战士为之自豪了。

全面抗战期间,人民军队一直在缺枪少弹的情况下作战。据统计,1940 年 1、2 月份,八路军共计消耗各类子弹 40.5 万发、迫击炮弹 556 发、山炮弹 78 发、手榴弹 7.9 万枚。哪怕是在战斗空前激烈的百团大战中,来自 129 师系统的 40 个团也不过消耗了各类子弹 7.7 万发、各种炮弹 2460 发、掷弹筒弹 513 发、手榴弹 20808 枚、地雷 161 个、炸药 6050 公斤。晋察冀军区的 36 个团共计消耗各类子弹 26 万发、各种炮弹 661 发、手榴弹 1.8 万枚。这些自制弹药加上历次战斗缴获,帮敌后抗战军民撑过了那艰苦卓绝的 8 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客观事实列举如此,笔者最后只想问一句,如果蒋介石当得起雄伟二字,那么中共及广大敌后战场上的军民,又该用哪个词来概括形容呢?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 2014 年 5 月、6 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4-23发表,共计5563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