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7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道家思想经典:《庄子》,接着分享内篇的第二篇《齐物论》。上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庄子提出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一种状态,接下来,今天我们聊聊这一篇中庄子怎么论述什么是齐物论?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对事物的相对性,进行了很多阐释,比如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的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都是相对相生的。但关于万物的相对性和辩证思维,庄子并没有停步于此,而是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论述,接下来这一段非常重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庄子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这一段非常拗口,有点像绕口令,大概意思是说:事物本身并没有彼和此之分,但我们总是只能看到彼或者此的一面。但我们不知道彼此是相互依存的,彼产生于此,此依存于彼。这就是彼此相生相存的理论。虽然这样,生的同时就出现了死,死的时候就出现了生。是也是非,非也是是。因此,圣人不会通过是否彼此来判断事物,只是客观反映自然之道,消除彼此的对立,这是道的关键。
领悟了道的关键,就像抓住了环的中央,就可以应对无穷的变化了,是的变化是无穷的,非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所以,不如用明静的心境去观察事物的本质或者本真,这种心境庄子称之为莫若以明,莫若以明我后面再讲。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庄子在这一篇中提出的齐物的四种境界,分别是: 齐彼此、齐是非、齐物我、齐生死 。这里的齐,也可以理解辩证统一的意思。
第一:齐彼此,庄子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认为,事物本身并没有彼和此之分,但我们总是只能看到彼或者此的一面。但我们不知道彼此是相互依存的,彼产生于此,此依存于彼,彼此是齐一的。
第二:齐是非。庄子说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非也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因为有了是,所以就有非;相反,因为有非存在,所以才有是的存在;没有是也就没有非,没有非,就没有是,二者互相依存,是非是齐一的。
第三:齐生死。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死与生也是以对方为依存的,从道的角度来看,死也就是生,生也就是死。生的同时就意味着死,死的时候就意味着生。生死只是一种转化,从人类的角度可能不好理解,比如春去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把春看成是一种新生,那么就意味着冬天的死去。但一年四季是循环往复的。道家思想看淡生死,是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待的,比如枯木化为泥土,它意味着树木的死去,但也意味着幼苗的新生,从大自然的角度看,生死并没有特别的界定。
第四:齐物我。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意思是说,没有外在的一切,就显现不出我的存在;没有我的存在,也无法肯定外在的一切,这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存在先于本质是类似的意思,现有人的存在,才有世间万物的意义和本质。庄子说,物我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关系密切,只是不知道是谁造成这样的对立状态。好像有一个真宰存在,就像一切的主宰者,但又找不到它的迹象。而这里的真宰就是道家思想中的道。
所以,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不管是是非、彼此、生死,还是物我,从道的角度去看,万物都是齐一的,并没有差异,总之道超越了一切事物的分别,最终达到了万物的统一,庄子称之为道通为一,这也是齐物论这一篇的核心思想。
那如何做到齐物呢?最后一句也非常重要,庄子说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其中莫若以明的以字同已,明字是指智慧。这是庄子说 ” 莫若以明 ” 的意思,是要人们抛弃一般世俗人的认知方式,不要运用智力,以自我的角度去分别是非和彼此,而要从物本来就没有确定的是非、彼此之分的方式去认识。换句话说,不要以人的角度去评判和理解万物,这是一种抛弃以人类自我中心的思想,避免视角主义带来的影响,在 2000 多年前,庄子能领略这样的智慧,显然已经非常了不起。
在近代西方哲学里面,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也提出了回到事情本身,前面我也分享过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什么是回到事情本身呢?当然胡塞尔是按照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的逻辑去推理和论证的。
胡塞尔运用了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的方法,摒弃了主观和客观的二元对立思维,摒弃了现象和本质的二元对立思维,回到纯粹意识或者先验意识的领域去认识事物。胡塞尔的思维非常抽象,但现象学的出发点,就是要放弃主观、经验、个体等固有的认知,以更纯粹的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事物,这和道家思想家庄子所提出的莫若以明其实是类似的境界。
好了,这一篇名篇齐物论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这一篇是《庄子》中最具哲学思辨的一篇,其实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和思辨的内容,就不一一展开了,推荐大家阅读更加详细的译解和史料,一定会有所收获。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聊《庄子》,下一篇文章见。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