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蜀相原诗及翻译(蜀相的作者是谁?诗的意思)

8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45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赏析

《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千百年来,有不少颂扬诸葛亮的诗篇,但最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要算这一篇。

诗的题目叫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他为蜀相。但诗以蜀相为题,却不是单纯的历史纪录,而是寄托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高敬意。

《蜀相》这首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庙时所作。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持续了五年还没有平定下来,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正如杜甫描写的那样:六合人烟稀、园庐但满藜。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所以当他来到诸葛亮庙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这也许就是诗人自己说的情在强诗篇吧。

很明显,这首诗的主题就是歌颂诸葛亮。杜甫入蜀以后,思想上有一个很突出的变化,那就是他不再自比稷与契,而向往于诸葛亮。他写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并公然说:妻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意思就是说,他殷切期望的是吕尚、诸葛亮这类英雄人物,再也不梦想周公和孔子了。这首《蜀相》诗,便正是他凄其望吕葛的具体表现。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段:上四句写丞相祠堂,下四句写丞相本人。但这两段,并不是可以分开的两截。因为在对丞相祠堂的描写中,已暗含丞相其人在内。

开头两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用自向自

答的方式,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丞相祠堂,就是现在的武侯祠,在成都城南约二里,现在已经辟为南郊公园。武侯, 是武乡侯的简称。公元二二三年,蜀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

值得注意的,是何处寻的寻字,它饱含着诗人杜甫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有时为了适应诗句的需要,也简称为锦城,如杜诗锦城丝管日纷纷。

五六两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这两句,都是上四下三的句法,应在第四字读断。上句写诸一葛亮的才略,得到刘备的器重,刘备曾三次去拜访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话。

三顾频烦,就是频烦三顾。所谓两朝开济,是说诸葛亮先辅佐先

主刘备开创帝业、建立蜀汉,后又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济美守成,真是功盖三分国。然而他却毫不居功自傲,这就充分表明了他那老臣谋国的一片忠心。

诸葛亮一生中最感动人的地方,是他的死。诗的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的死,诗人表示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4-13发表,共计1454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