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94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按 顺时针 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5、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正方向在哪里,还有以谁为主。
6、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8、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9、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用乘法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 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 1,就在这一位商 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关于 0 的一些规定:
(1)0 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 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 0)
(3)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4)0 乘任何数都得 0。
(5)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6)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本身;
3、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 合起来 继续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 1,就 添 0 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 余数 一定要 比除数小。
4、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 = 商
商×除数 = 被除数
被除数÷商 = 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 = 商……余数
商×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 除数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5、乘法的估算: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 81 估成 80,68 估成 70,80 乘 70 得 5600。
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注意:
① 71÷8,把 71 看成 72,用口诀估算。
② 385÷5,把 385 看成 400 更接近准确数。
③ 应用题问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但是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里面有大约等字,很有可能是不要估算的,一定注意审题。
(2)回忆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第二单元 课外知识拓展
7、特殊数 2,3,5 倍数的特点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2、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 是 3 的倍数,所以 462 是 3 的倍数。
8、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 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 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5 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24,求甲乙两数?
解:这里把乙数看成 1 倍的数,那甲数就是 5 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 6 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 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6 倍是 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5 倍,甲乙两数之差是 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 1 倍的数,那甲数就是 5 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 4 倍了,而它们的差是 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4 倍是 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9、和差问题
(两数和 — 两数差)÷2= 较小的数
(两数和 + 两数差)÷2= 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 37,两数之差是 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 + 两数差 = 乙数。
如是:甲数 + 两数差 + 乙数 =甲数 + 乙数 + 两数差 = 两数和 + 两数差
又有:甲数 + 两数差 + 乙数 = 乙数 + 乙数 = 乙数×2
知道:两数和 + 两数差 = 乙数×2
(两数和 + 两数差)÷2= 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 甲:28-19=9
10、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 4 段用 12 分钟,锯成 5 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 4 段只用锯 3 次,也就是锯 3 次要 12 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 5 段要锯 4 次,
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1、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 7,最小应是 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 = 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 6×8+7=55,最小应是 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 1 红,2 黄,3 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 89 个是什么颜色?
解答: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
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
第 89 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 6 个一组,共 14 组,还多余 5 个;这 5 个再照 1 红,2 黄,3 绿排列 下去,第 5 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 1:38 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 4 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 2 人也要 1 条船,9+1=10 条。
答:一共要 10 条船。
例 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 3 米布,现在有 17 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 2 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 5 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1、求平均数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总分数=总数;
2、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3、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4、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 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
5、复式统计表由标题、制表日期、线条和表格等内容组成。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 10 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 10 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 0 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 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 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 3 个 0,在所得结果 15 后面添上 3 个 0 就得到 30×500=15000
二、笔算乘法:先把 第一个因数 同第二个因数个位 上的数相乘,再与 第二个因数十位 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三、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四、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六、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七、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八、一个两位数与 11 的速算技巧:
第五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一定要先把它们化成 统一的面积单位 再来比较。
3、面积单位定义:
(1)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1 厘米。)
(2)边长(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分米)。
(3)边长(1 米)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米)。
(4)边长是(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公顷),也就是(10000 平方米)。
(5)边长是(1 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千米。
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例子。例如 1 平方厘米(指甲盖)、1 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 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已知面积求长:长 = 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 = 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 = 周长÷2 – 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 = 面积÷4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A、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 4 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
(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B、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C、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
5、(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
(公顷)、(平方千米)
要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
填土地面积单位时:
A、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
B、(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C、(教室、足球场、篮球场、操场)用平方米作单位;
6、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 进率 100: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② 进率 10000: 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③ 进率 1000000: 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④相邻两个 常用的 长度 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 常用的 面积 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100)。
7、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的数×它们之间的进率
50 平方米=(5000)平方分米
50×100
低级单位聚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的数÷它们之间的进率
400000 平方米=(40)公顷
400000÷10000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判断:边长是 4 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第六单元 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重要日子: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月 1 日元旦节;
3 月 12 日植树节;
5 月 1 日劳动节;
6 月 1 日儿童节;
7 月 1 日建党节;
8 月 1 日建军节;
9 月 10 日教师节;
10 月 1 日国庆节。
2、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 31 天,小月一个月有 30 天。平年二月 28 天,闰年二月 29 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 12 个月(7 大 4 小 1 特殊)
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31 天(大月),
4.6.9.11 这四个月是30 天(小月),
熟记全年天数:平年 2 月 28 天,闰年 2 月 29 天。平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 181 天,闰年 182 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 184 天)。
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 天永不差;4、6、9、冬(11 月)30 整。
可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3、一年分为 四个季度,每 3 个月为一季度:
一、二、三月 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 90 天,闰年有 91 天),
四、五、六月 是 第二季度(有 91 天),
七、八、九月 是 第三季度(92 天),
十、十一、十二月 是 第四季度(有 92 天)。
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 62 天的是:7 月和 8 月,12 月和第二年的 1 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 62 天的是: 7 月和 8 月。
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个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 4 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 4 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 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 年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2100 等不是闰年,而 1600、2000、2400 等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 50 天星期几?
解答: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 50÷7=7(星期)……1(天),知道 50 天里有 7 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 50 天是星期四。(注意:题目问的是再过 50 天,所以这个 50 天里是不包括今天的)
6、24 时表示法 :超过 下午 1 时 的时刻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 12。反过来要把 24 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 13 时的时刻就减 12,并 加上下午、晚上等字 在时刻前面。
比如下午 3 时→3+12=15 时;
16 时:16-12=下午 4 时。
7、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8、时间单位进率:
1 世纪=100 年,1 年=12 个月,
1 日=24 小时,1 小时=60 分钟,
1 分钟=60 秒钟, 1 周=7 天
9、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 1994 年 6 月出生,到今年 6 月(24 岁)。小华今年 12 岁,他是(2008 年)出生的。
10、一个人今年 20 岁,但只过了 5 个生日,他是 2 月 29 日出生的。
通常每 4 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 岁过两次生日,12 岁过 3 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 2 月 29 日。)
11、计算周年的方法是:
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如:到 2008 年 10 月 1 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 2008-1949=59 周年。
12、计算虚岁的方法是:
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出生的年份得的数再加上 1 就是虚岁。
如:小明是 2003 年 5 月 1 日出生的,到 2015 年 5 月 1 日,
他 13 岁,2015-2003+1=13。
计算周岁的方法和计算周年的方法一样,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出生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岁。
如:小明是 2003 年 5 月 1 日出生的,到 2015 年 5 月 1 日,
他 12 周岁,2015-2003=12。
(二)24 时计时法部分
1、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 24 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 0 时到 24 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 24 时计时法。1 日=24 时 → 24 时也叫 0 时。
«普通计时法 → 24 时计时法(+12 去掉时间段的词语);
«24 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12 加上时间段的词语);
普通计时法又叫 12 时计时法 ,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 12 时表示,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 3 时、早上 8 时、上午 10 时、下午 2 时、晚上
8 时)
24 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 24 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的词语。
普通计时法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 1 时的时刻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 12。
如:
普通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
上午 9 时 === 9 时或 9:00
晚上 9 时 === 21 时或 21:00
反过来要把 24 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 13 时的时刻就减 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 时等于 16 – 12 = 下午 4 时。(必须加前缀)
2、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 10:00 开始营业,22:00 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注意:求经过的时间的时候,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如:一辆汽车上午 8:20 出发,到下午 5:50 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 5:50 变成 24 时计时法的形式 5:50+12=17:50,
第二步用 17 时 50 分-8 时 20 分=9 时 30 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3、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例如:火车 11:00 出发,21:30 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 10 小时 30 分,注意不要写成 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 时 30 分-11 时 =10 时 30 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 19 时出发,第二天 8 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 13 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 8 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 19 时 30 分开始,进行了 155 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先换算,155 分=2 小时 35 分,再计算 19 时 30 分+2 小时 35 分=22 时 5 分。
4、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 月 12 到 6 月 30 日是多少天?
(30-12+1=19 天)
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两头算 ; 算头不算尾 ; 算尾不算头;
A、例如: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于 2008 年 8 月 8 日至 8 月 23 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会举行了多少天?
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是两头都算的。
列式:23-8+1=16(天)
从表上不难看出:如果从 23 天里去掉前 8 天,那么 8 月 8 日这一天显然也被去掉了,这样完全不符合题意了。如果我们要把 8 日这一天也算上,就要加 1 天。实质上就是去掉 7 天。
B、例如:水稻:播种日期 5 月 5 日,收割日期 10 月 16 日,生长期()天
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分段来计算
生长期:5 月 5 日~10 月 15 日。
【先求五月份生长多少天】:
31-5+1=27(天)
【再算出整月的天数】:
30+31+31+30=122(天)
【最后将三部分和起来】:
27+122+15=164(天)
5、制作年历步骤:第一:确定 1 月 1 日是星期几;第二:确定 12 个月怎样排列,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 3.45,0.85,2.60,36.6,1.2 和 1.5 这样的数叫做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 0 就读几个零。
例如:127.005 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例如:0.5=5/10 0.50=50/100
4、运用元 / 角 / 分、米 / 分米 / 厘米的知识写小数;把 7 角、7 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 0.1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100 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 0.01
6、分母是 10 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 先比较 小数的 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 从小数点后从左到右一位一位的去比。
例如:3.6>2.4;3.7>3.4 0.6>0.5;0.42<0.53;0.76<0.78
8、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5;1.3 > 1 等)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 先对齐小数点 再相加、减,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10、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11 小数加减法计算。(尤其注意:12-3.9;9+8.3 等题的计算。)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 搭配(二)
1、搭配分为:按顺序排列 和 不按顺序组合;
2、最常用的搭配方法是定位法(按顺序排列 和 不按顺序组合 都可以用定位法)
3、按顺序排列用定位法(就是先固定一位或两位,再变换其它位):
例题:一个密码箱的密码由 1、2、3 三个数字组成,密码有几种搭配方法?
解答:123 132 213 231 312 321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做出此题)
4、不按顺序排组合用定位法:
例题:兔、狗、马、猴四只动物,他们每两只动物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几场?
解答:兔狗 兔马 兔猴 狗马 狗猴 马猴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做出此题)
5、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