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长方(什么叫长方)

4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38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作者:吴 鹏

根据国家航天局消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预计将在今年春节前后进入环火星轨道。自 2020 年 7 月 23 日起飞,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历经夏秋冬春四季轮回。而华夏民族叩问天地的壮阔诗篇,早在 2300 年前就已经起笔。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命名,来源于屈原所作长诗《天问》。根据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的推测,屈原遭放逐之后,忧心愁悴,仰天叹息,到刻有天地﹑山川﹑神灵壁画的楚国先王之庙公卿祠堂凭吊怀古,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何(呵)而问之,遂成《天问》。

提问宇宙

据学者统计,屈原在《天问》中大致提出 170 余个问题,依照行文次序,可分为宇宙天地、神话传说、历史政治三个层面。

宇宙是天地万物的存在空间,《天问》开篇即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在那遥远往古之时,是何人开天辟地创造宇宙?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地开辟之前原是混沌一片,故屈原接着发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天地未开,昼夜未分,大气弥漫,无形无象,谁人能揭示其中真相?

天开地辟之后,明暗交替形成昼夜,屈原又问明明闇闇,惟时何为,白天黑夜交替变化,其中根源何在?阴阳三合,何本何化,阴阳二气参错渗合,究竟何者占据主导地位?

日月循环,昼夜交替,时间随之产生。屈原继续向宇宙奥秘逼近,天何所沓,天与地何时会和?十二焉分,一年岁时、一天时间为何划成十二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天上日月安放何处?大小星辰为何如此排列?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从日出东方到满天繁星,要走过多少路程?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月亮为何会有阴晴圆缺?何阖而晦,何开而明,天上是否存在可以切换白天黑夜的机关?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夜半三更东方未晓之时,太阳藏身何处?

通过用递进提问的方式,屈原在《天问》中构建起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对天体演化、星辰运行,提出了那个时代人类认知水平下最有可能接近真相的问题。

发问神话

《天问》对宇宙天地的提问思考,总结了华夏先民早期的科学精神,其对神话传说尤其是鲧禹治水的发问质疑,则提供了上古神话真相的另一种解释视角。

尧帝时期,大雨频繁,洪水淹没丘陵平原,包围高山,浩浩滔天,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鲧禹父子接力治水,但历史地位迥异。鲧因治水失败被处死,位列四罪之一,钉在耻辱柱上;禹治水成功,接受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屈原在《天问》中对鲧的遭遇发出了不平质问,寄寓了深切同情,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如果鲧不胜任治水事务,为何众人一致推荐他?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鲧有何德何能,神鸟鸱衔来青泥、神兽龟驮来石块帮助他治水?顺欲成功,帝何刑焉,他忠于所托,舜为何对他处以极刑?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禹作为鲧的儿子,为何在治水方法上与其父大为不同?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鲧的治水功劳被一笔抹杀,他们对鲧的忌恨为何如此无以复加?从屈原的质疑出发,通过《山海经》《尚书》《史记》等史料的相互印证,鲧的形象和功绩逐渐清晰。

尧帝为解民于水患之中,求能治水者,四岳等大臣共同推荐有崇部落首领鲧。可尧认为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善于处理与上级关系,而且和部落元老关系紧张,不可。但四岳认为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坚持愿帝试之,尧帝只能暂且让鲧一试。

根据《世本》《吴越春秋》等史籍,修筑堤防、封堵洪水是鲧之前的共工在黄河上游山区所行治水之法。山区洪水从两山之间涌来,本就有两岸高山阻挡,易于围堵。但平原地带无丘陵阻隔,一味封堵洪水容易造成决堤。因此,鲧在黄河中下游治水时,改为筑城造郭,以为固国,建造能够抵御洪水的城郭让百姓居住,同时在城墙外面加筑石龟、土墩等,用来分散水力,抵抗洪水冲击,这就是屈原在《天问》中所言鸱龟曳衔。

鲧造城郭的治水方式,不仅避免了水灾,还为华夏先民在平原地带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居住保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近年来,考古学者在靠近黄河、济水、淮河等河流故道的地方,发掘出 20 余座新时期时代古城遗址,印证了史籍对鲧筑城治水的记载。

但在上古时期,金属冶炼技术还不发达,石锄、石斧等石制生产工具的效率还比较低,取土筑城非常困难。神话传说中鲧用来制造土壤的法宝息壤,在《五杂俎·地部二》中记载为石也,而状若城郭。有学者据此推测,息壤是用石头凿成的长方形花盆,可以在里面放入土壤种植花木,装饰美化部落联盟首领的宫室庭院。

因此,《山海经》所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的记载,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鲧未经尧的同意,将部落首领宫苑中的息壤拿去筑城修堤。毕竟息壤装满土壤沉入水中可堵缺口,不会像散装土壤那样容易被水冲走,是当时理想的治水利器。

鲧此举虽出于公心,但无疑会惹怒尧和其他部落首领。加上尧欲传天下于舜时,鲧极力反对,认为尧用人不当。鲧的种种行为,印证了尧帝之前对他负命毁族的政治判断,遂对其不再信任。舜即位后,鉴于鲧反对其接班的言行,加上鲧因取土困难筑城缓慢导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遂以鲧治水失败的罪名,将其处死在羽山。故屈原在《离骚》中直言,鲧婞直以亡身。

洪水并没有因鲧被处死就自动平息,舜只有举鲧子禹,重启治水大业。筑城避水之法,需动用大量便于取用的耕地土壤。在当时洪水泛滥的情况下,良田被淹没,耕地本就捉襟见肘,是异常宝贵的农业经济资源。鲧当初之所以宁肯得罪尧也要调用息壤,很可能是因为耕地上已经无土可取。一味筑城避水,在技术上或许可行,但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并不可持续,会严重影响到已经急剧下行的农业经济,即使治水成功,也会加剧洪灾后的饥荒,得不偿失。

因此,禹改变了父亲鲧的筑城避水法,开展原始的地理水势测量工作,为治水提供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禹将治水方法改为疏导与筑城结合,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顺应山川地形,于高峻处凿通,于低洼处疏通,把滔滔洪水引入早先疏导好的湖泊、河道与洼地,最终引导湖泊河水注入渭水,汇入黄河,奔向大海。

水患平息后,禹又带领各部族百姓利用疏导的川流积水灌溉良田,化害为利,恢复农业生产。不出几年,粮食丰产,百姓安居,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所以,上古治水功业并非大禹一人之力,还有其父鲧先前的探索,这就是屈原在《天问》中对鲧地位的肯定,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没有鲧的开创之力,禹如何能功成圆满?

作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时代的最后一个英雄,禹一手推开了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小康时代的大门,由他奠定规模的夏朝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家天下王朝。屈原《天问》随之从对神话的发问,转向对历史的追问。

追问历史

《天问》虽对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无一不问,但由于屈原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天问》所提问题以历史为主,占据了全诗三分之二左右的篇幅,而重点是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追问。

从夏启开国、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到天降玄鸟、商族崛起、成汤灭夏,再到武王伐纣、昭王南巡、穆王西游,屈原历览三代明君贤相,对商汤伊尹、周文姜尚等人的君臣相遇大书特书,寄托了辅佐国君重振楚国的政治理想。

在对三代以来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屈原提出了一系列疑问,表现出难得清醒的客观中立态度,尤其是在对商纣王的点评上。屈原尽管在总体上把商纣作为暴君虐民的反面典型进行批判,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何恶辅弼,谗谄是服,对其听信谗言、迫害忠良之举不无愤恨,但仍发出了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的追问,认为商汤之得天下并不只在德,而商纣之失天下亦不仅在罪。

诚如《左传》所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商纣后期,把主要精力用在讨伐东夷上,将华夏文明扩展到东海之滨。而周武王正是趁商军集结东方无暇西顾之际,乘虚发动对商纣的偷袭。商纣短时间内无法调集商军主力回援朝歌,以致身死国灭。故孔子弟子子贡就认为,不应将商纣一概否定,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郭沫若有言,商纣覆亡实乃一幕英雄末路的悲剧。

无论是对宇宙秘密的提问,还是对神话传说的发问,抑或对历史真相的追问,贯穿屈原《天问》的主线,无疑是对真理的独立探寻,对权威的理性质疑。

从《天问》长诗问天,到天问一号巡天,华夏民族对星空的热望、对未知的求索历经千年而其命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仰天长问,终将在天问计划的星辰大海征程中找到答案。(吴 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4-10发表,共计3381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