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圣是指什么人(史圣是谁)

6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675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陕西渭南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名人名将出现了很多,或多或少改变了中华历史起航的轨迹和步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陕西渭南历史上二十位名人。

渭南市是位于陕西省东部的一座城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华夏之称即来源于渭南,华取自西岳华山,夏取自夏阳之夏,也是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秦汉以来就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兹列举较有代表性的二十位名人。

圣人可汗大隋文帝。

公孙衍: 首创纵横

人们通常认为,苏秦和张仪为政敌,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击,为同时之人。《史记》和《战国策》都是这样记载的。但是,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与张仪并不是同一时代之人。张仪的真正对手是公孙衍,公孙衍才是合纵策略的倡始者。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人,今渭南华阴,初仕秦国,率领秦军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收复河西之地,把魏国的势力彻底扫出河西。后来张仪入秦,公孙衍被排挤去了魏国。

公孙衍在魏国被任用为相,联合韩国,赵国,燕国,中山等五国共同伐秦,合纵首次建立,然而由于各个诸侯国心怀鬼胎,在函谷关被秦军大败,斩首八万,公孙衍的合纵宣布失败。其后公孙衍虽然组织了多次对秦国的进攻,却几乎均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策略是错误的,而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他的合纵策略。然而,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公孙衍的历史功绩是永不磨灭的。在战国中后期,正是因为他,东方各国对强秦才有了几次有较大影响的进攻,历史才变得更加波澜壮观。当时就有人曾说他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声势都足以倾动天下。在他去世后,他所开创的合纵大业日益深入人心,精妙绝伦的外交大战仍在继续上演。

程邈: 改革文字,创造隶书

程邈原本是秦朝的一位下级官员,他把流传在民间的各种书体搜集在一起,潜心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改进,把大小篆的圆转改变为方折,同时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经过加工整理,十年后,终于创造出书写便利、又易于辨认的三千个隶字来。他把这一成果呈现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将其提升为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同时,隶人也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也被叫做佐书。这种隶书的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后来为了和汉朝的隶书区别开来,就称之为秦隶。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刻大观帖中还收录有程邈书作《秦御史程邈书》。

司马错: 武庙最大遗珠

司马错没有入选武庙确实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唐宋两朝均对其选择性遗忘。论战绩,司马错虽不似赵奢、田单那般挽大厦将倾之势。但其主张得蜀即得楚,以及最终率军吞并蜀国,对战国历史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进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四川从此步入我国历史大舞台,除了那句经典的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还有著名的蜀地魔咒,凡是在四川割据建都称帝的最多能传两代,从东方带兵攻打四川的将帅都不利,灭蜀平蜀之将或多不得善终,历史上有数不尽的东方名将载倒在这个魔咒上:岑彭、邓艾、桓温、郭崇韬、王全斌、傅友德等等。最著名的还有蒙古大汗蒙哥。可以说司马错吞并蜀地,让中国的历史更加精彩了许多,另外除了吞并蜀国,司马错还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一位掩盖在白起光芒下的秦国绝世名将,反间计清除李牧,破邯郸攻灭赵国,破蓟城燕国名存实亡,率六十万大军攻灭楚国完成大一统,南征百越开疆拓土。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除最弱小的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可以说是一手结束了中国春秋战国大分裂局面,不论指挥艺术,单看战功还要强于白起。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杨震: 关西孔子

弘农华阴 (陕西渭南) 人,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三十年间,他不分贫富、因材施教,培育出了近三千名弟子被众儒生称赞为:” 关西孔子杨伯起。其天知,神知,你知,我知的精神为后世所敬仰。

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其清白吏子孙的家规,也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不仅影响着杨震的后人,也对整个杨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姓后裔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其文韬武略,载入史册者,历代不乏其人。

司马迁: 史圣

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 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杨修: 锋芒毕露的才子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杨修之死,曹操虽赠赐许多物品给杨彪补偿,但他亦万分痛惜。《后汉书》记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磾(金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隋文帝: 华夏文明保护者

隋文帝杨坚,祖籍弘农郡华阴(今渭南华阴市),生于左冯翊般若寺(渭南大荔县),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 z 家、战略家。

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 700 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 1978 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排行第 82 位。

隋炀帝: 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隋炀帝杨广: 隋朝第二位皇帝。开皇元年立为晋王,后率领五十万大军军南下消灭南陈,统一中国,开皇二十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关中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 40 多首。

杨素: 最冷血的将军

隋朝开国第一名将,追随宇文宪屡立战功; 指挥南下灭陈,大一统后四处兵乱安定社稷,大破突厥将其分化瓦解,为后世平灭打下了基础,助杨广登基后荣宠无比。杨素在对突厥战争中,敢于弃陈旧落后的车、骑、步互相卫护的保守阵法,大胆使用骑兵突击,取得大胜;总是把握好时机去同敌人作战,他应对情况的变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军队严厉有序,如果有谁违犯了军令,他就立即斩首,没有宽容的。同时治军严整,其部如有违犯军令者,立斩不赦,而绝不宽容。所以杨素的部下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战无不胜,称为冷血名将。

王忠嗣: 中唐第一名将

王忠嗣,华州郑人(今陕西渭南),唐朝边境名将,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后来造反的安禄山也才三镇)。大唐王朝最后的荣光。玉川战役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后任陇右节度使率十万骑兵北伐契丹,全歼奚、契丹联军;大败突厥叶护部将其可汗传首长安;与吐蕃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斩杀数万逼降吐谷浑。王忠嗣是一位纯粹的军人,将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完美的体现,纵观中国历史我想因此一人,战争就是战争纯粹的战争完全;他一生战绩辉煌,将大唐的边境再次恢复到了贞观时代,达到了李世民都没有达到的巅峰,将大唐王朝的版图扩大到了极致,但很可惜这一刻却是大唐最后的辉煌。另外王忠嗣不死,安禄山根本不敢反。其手下将领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皆成为日后中兴大唐的名将。

郭子仪: 千古完人

华州郑人(陕西渭南),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光复长安、洛阳;公元 763 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 765 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收罗了所有重大功绩,安史之乱后,震慑回纥再败吐蕃,可谓是再造王室,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白居易: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下邽 (陕西渭南) 人,字乐天,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句,【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还有【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绝世佳句,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846 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杨炯: 初唐四杰之一

华州华阴(今渭南华阴市)唐代文学家、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现存诗 30 余首,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名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之风,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特色。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 50 余篇。杨炯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王孝杰: 武周第一名将

今渭南潼关县人,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之乱以后,为了显示其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下令削减安西四镇防务,撤回镇将防人,随即吐蕃趁机进入安西四镇。西州(今新疆吐鲁番)都督唐休璟请求武周女皇武则天,收复陷于吐蕃的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即安西四镇)。因为王孝杰曾经长期住在吐蕃,知道吐蕃的内情,于是武则天以王孝杰为武威道总管,率兵讨击吐蕃。十月,王孝杰率军进入西域后,击败吐蕃,接连收复安西四镇,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 3 万人镇守。王孝杰以军功拜左卫大将军。

白行简: 享誉中外的文学家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字知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白行简与白居易在江州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在前往忠州之途,白行简、白居易、和元稹三人在夷陵黄牛峡相会,同游长江西陵峡三游洞,吟诗作赋,被称为三游洞摩崖。现时宜昌市三游洞内仍有白行简、白居易和元稹三诗人的石像。

白行简后来又随白居易入朝,先后出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

白行简文笔优美,著有《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白行简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石窟发现,带回巴黎;后又经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翻译成英文,名闻世界。另有名篇《滤水罗赋》。《李娃传》有弗兰兹·库恩翻译的德文译本。

张仁愿: 威震敌胆的边疆名将

下邽人(陕西渭南),唐朝著名边境将领,文武双全,官居宰相。多次在边境与突厥作战,威震敌胆,后突厥汗国非常强大之时,唐朝张仁愿在漠南突厥之地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三受降城体系是唐朝建立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使突厥汗国的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区成为唐朝北疆内的军事地区,被唐朝控制。后突厥默啜可汗无力返回漠南,不得不返回漠北。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自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后,后突厥汗国的国力大为削弱,最后被唐朝与回纥联合攻灭。后突厥汗国的衰弱与灭亡,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是其重要原因。

杨凝式: 五代第一书法家

弘农华阴 (今渭南华阴) 人。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

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 年),杨凝式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太子太傅。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赵莹:【旧唐书】的实际编纂者

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五代时期政 z 家、史学家。后梁时代进士,后担任后晋的宰相,奉命组织编撰唐朝历史。后来后晋被辽所灭,赵莹被辽国俘虏,辽太宗爱惜他的才德,授以官职,做了辽国皇子的老师,但赵莹思念故国,遇有北来的后周使臣,悲不自胜,向南磕头,涕泣横流。后向辽世宗请求死后归葬故里,得到同意,在他去世后派人送灵柩南归。周太祖郭威追赠他太傅的官职,葬在华阴。

寇准: 缔造宋辽百年和平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名臣﹑诗人。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1004 年,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北宋,宋廷内部以王钦若,陈尧叟为代表的南方士大夫主张放弃首都,迁往江南,宋真宗犹豫未决,宋朝面临立国以来最大的考验,正在此时,刚刚升任宰相的寇准要求真宗坚决抵抗,并鼓励真宗亲自前往前线以示必守之心,真宗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宋军士气大振,宋军在与辽军的战斗中斩杀其统帅萧挞凛,辽军士气大挫,最后不得已提出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为两国赢得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寇准可谓功莫大焉!

在渭南的历史上,有一个家族极为耀眼夺目,从东汉到隋唐数百年间王侯将相层出不穷,隋文帝杨坚称帝建立大隋,终结南北乱世,更是将这个家族的荣誉带入巅峰,它就是华阴杨氏。杨氏自杨道走出山林,重新进入政治舞台后,十余代皆为周室命官,或为大夫、司马,或为太傅、州牧。秦末,华阴杨硕率其八个儿子随刘邦征战,其第六子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官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为将军,杨硕本人封为太史;杨喜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这个时候,华阴杨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为通侯,乘朱轮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东汉杨震 50 岁前穷究学典,设馆授徒,时称关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为官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震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

此后历朝历代,华阴杨氏也是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隋开国皇帝杨坚;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南宋大理寺丞杨大异等,其由东汉杨震肇始的 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

东汉时期,世居弘农郡华阴县的杨氏家族从杨震起,四世连任宰相,成为了当地望族。杨震为官清廉,德高望重,在他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县令王密感念其察举(汉代的选官制度)之恩,特备黄金十斤欲趁夜赠予杨震。此后,便有了杨震的那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的名言,杨震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弘农杨氏,从此也将杨震奉为开基之祖,并取堂号四知堂。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3-29发表,共计6758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