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乖巧的意思(乖巧的意思)

6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45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多年前,初当人父教子,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大致仿效老辈人和其他同龄人教子的方法。其首先要学会的便是对孩子说:乖,听话,这样皆大欢喜,大人心不烦,小孩儿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有人在夸自己,虚荣心,可能是小孩儿便有的。

那时,我不曾查阅相关资料,不知乖字造于何时,更不知何时把它赋予了小孩儿。于是随手翻阅了手头的《简易四角号码词典》。词典里,乖字的意思有三个:1,小孩子听话,不淘气;2. 伶俐、机警。例如乖巧;3.(文)违背、抵触。

不查不知道,一查问题出来了。第一个解释,可理解为小孩儿不违背大人的意愿、不对大人提出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即顺从他人的意思。但第三个解释为违背、抵触。一说其意为顺从,一说其意为违背,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使我想起了《红楼梦》第三回里描写贾宝玉的西江月词中的两句: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乖张一词的释义为怪癖、不合情理。张在这里的意思是扩大、夸大。乖字按总的词义应当解释为违背、抵触。二字联合,可直译为极度的违背或非常不合情理,引申为怪癖。

真是越想越弄不通,同一个字有两种相反的解释,用在成人身上和用在小孩身上的意思截然相反。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我有一段时间百思不得其解,真应了郑板桥那句名言难得糊涂。

后来,我读李贽先生(明代思想家)的《童心说》时,总算找到了一点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感觉。他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

文章里说: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大意是说,童心,实质上是真心,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诚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又说: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也,心知初也。即是说,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

言为心声。据此说可知,说涉世未深的孩子乖、听话,孩子的表现是出于真心的,没有他人的指使或出于私心杂念,是真的顺从。

但童心会失去的,文章接着说: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童心失。……童心既障,于是发而言语,则言语不由衷。

大意是: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获得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的闻见和理性的道理一经入主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童心一旦雍塞,说出的话,也是言不由衷,人们的语言、行为都变得虚伪、假情假意了,即 ” 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

其实,《童心说》里也指出了怎样说话才算真心:内含以章美,笃实生辉光。即要心怀美好而溢于言表,具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这样才会有蕴含道德修养的真话产生出来。

李贽还认为,” 童心 ” 即 ” 真心 ” 是文章的直接本源。认为 ”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换句话说,即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性情即真,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显示出作者真实的精神风貌,都是有真价值的。”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由此可知,一般成人,虽见多识广,则其言行很可能不是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而是他人思维的翻版。同意并表达别人的主张,可能是出于掩饰的目的或遭受蒙蔽后的结果,呈现出失去童心后的表现:认知的是非标准变得混乱或颠倒了。总而言之,此时称其乖,则只能表达相反的意思,即真正说其是不乖,即是真抵触、真违背了。

但以上的解释是否合理,我就不得而知了!

王建辉 2022.06.17 凌晨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3-28发表,共计1457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