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成数)

7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287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太极

宇宙原始而混沌的状态

太极,是原始,也是无穷,是宇宙原始而混沌的状态。

大家知道,原始的数是一,《说文解字》中说: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太极既为初为一,可化成万物,又可至于无穷。太极原是天地、乾坤、刚柔、阴阳、理气等一切相对事物的一个混合体,可以不断二分。但无论经过多少次的二分,其分子永远是太极,也就是一。

所以《朱子语类》中朱熹回答陈淳的话说: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太极代表一种根源,它是混沌而又能包含一切的。

因此《朱子语类》中又有:太极如一木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不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说明太极就像自然界树木的生长,根固然是一太极;结成果子,又是无限个太极。

从理方面来说,太极又是天地万物之理。此理在天上,是天理;在地上,是地理;在万物,是物理;在人上,是人理。如《礼记·大学》中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每一伦有每一伦的理。作为一个人,应尽为人之理,像《周易·文言传》所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这就是《周易·说卦传》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上达于天命而复归于宇宙的太极。

两仪

一切可以二分的事物

两仪,指天地,引申代表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的事物。

《系辞》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说大衍之数,中有分而为二以象两,这里的两仪、二、两,都是指天地。是太极的初分,是天地之数,所以《系辞》中又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由天地引申,而有尊卑、乾坤、贵贱、动静、刚柔。

两仪是一种相对待的关系,在人的方面,意志为阳,躯体为阴;理智为阳,欲望为阴。在社会的方面,大众为阳,小我为阴;公益为阳,私利为阴。但是没有躯体,意志就无法实现;没有小我,大众就无法形成。所以理智与欲望,公益与私利,尽管有主从的分别,但仍需平衡,才能构成一个和谐圆满的世界。

四象

四时,四方与四国

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又可以引申为四时、四方与四国等。

象在汉语中的含义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的意思,在《易经》中,比如说明卦和卦的六爻状态,称为卦象和爻象。说明天体的运行状态称为天象,说明地面的地形状态称为地象等等。

春夏秋冬作为四象,又称为四时,在《易经》及其有关著作中最为常见,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说: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他认为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

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则说: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唯云四象也。他说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所以:震木、离火、兑金、坎水,各主一时。震木为春,离火为夏,兑金为秋,坎水为冬。

此外,在古代,望、朔、上弦、下弦;子、午、卯、酉;东、南、西、北;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也经常被称为四象。

《河图》与《洛书》

关于易的传说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数之源。相传在中国上古时代,有龙马负图出于黄河,伏羲见之,创为先天八卦:大禹治水时,在洛河中浮出了神龟,大禹用它做成九畴。后来,人们就以河出图、洛出书表示太平时代的祥瑞。

河图

河图是用 10 个黑白圆点来表示阴阳、五行、四象的,其图为四方形。分别为:北方 1 个白点在内,6 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 3 个白点在内,8 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 2 个黑点在内,7 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 4 个黑点在内,9 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 5 个白点在内,10 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这里面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 28 宿,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是风水象形之源。

河图的 10 个数,1、3、5、7、9 为阳,2、4、6、8、10 为阴。阳数相加为 25,阴数相加得 30,阴阳相加共为 55 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来。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的生数,二为火的生数,三为木的生数,四为金的生数,五为土的生数。六为水的成数,七为火的成数,八为木的成数,九为金的成数,十为土的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

《河图》中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表示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表示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为太极四象。所以河图为阴阳之用,易象之源。

洛书

将河图四方的八个数旋转而排成八方而为八卦,每方一个数纳地支十二气象,就是洛书。只是将火的 2、7 数与金的 4、9 数变换了位置,同时土五为中显用而寄八方,故为九星,土十则不显而藏于用。这样成为载 9 履 1;左 3 右 7;4、2 为肩;8、6 为足,九个数纵横交叉皆为 15 数,尽显五行之妙。

洛书的数 1、2、3、4、5、6、7、8、9 阴阳和为 45,为五行天地万物生死存亡之数。五行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阳数和为 9,阴数和为 6,故卦爻里阳爻称九,阴爻谓六。阳阴数和为 15,是天地人三才五行的数。洛书九星又称紫白九星,九星之数为逆行:九紫、八白、七赤、六白、五黄、四碧、三绿、二黑、一白,每年一星,一直运行到现在。当年所在之星的卦象,就是当年出生之人的风水命卦。此数与吉凶关系密切,故多用紫白九星测吉日。洛书数九,取一为体,八为用,因此九星用八卦,运数 15,周流八方为 120 数,共三才而合为 360 数,为周天之数。同样的道理,洛书总数为 45,周流八方也可以得周天之数 360。

河图为四方四面,洛书为八方八面。任一个平面皆东西南北为四正,为阳数 1、3、5、7、9;为四隅阴数 2、4、6、8。洛书将河图的四面化为八方,五行数位也相应起了变化:一仍是水,六化为金;三仍是木,八化为土;二化为土,七化为金,四化为木,九化为火;五仍为中,显用而游寄八方;十为体显于合用之数而不自显。故河图之数为十,以一为体九为用,其用为洛书;洛书九宫,中五为体显用以八卦,为阴阳用于万物与人。

万物万象之源

所谓卦,即挂也,代表体,为一切万物,万象之源。

读《易经》最先出现于面前的,就是卦的符号。那究竟什么是卦呢?《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即悬出来的物象以示人,以一符号代表万类,是无尽象,一切万象之源。

因此《易经证释》一书中说卦一而用众,如乾三之为象简,而所象无尽。讲得既具体又透彻,又卦虽分内外、上下及交互,旁通各卦。而有其主用,有其本世,有其客应,有其臣使,……故一卦有无穷象。所以故习易者。于易外求易,以尽其变。于象中分象,以通其神。而后得圣人之心,垂象示教之意也。观象也,必观其来往、动定,必辨其分合、交错,必类物以别名,审情以辨性,而不失其中极焉。的确是这样的。

并且卦这个字,本身就有八划,代表的就是卦的八变,是根据先天八卦的重叠推演而来的,它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来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一切现象,卦是为《易经》特定的占筮目的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仿效,易的变化交错

何谓爻?为效也,又代表易的变化交错,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一称作阳爻,一一’称作阴爻。

有关爻的注解,孔子说: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爻又可解释成交,代表易的变化交错,爻者,交也。为什么爻就是交呢?这是说明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做爻。

《易经证释》一书中说:爻六而变多,爻则六,而所效之数,不可纪述,爻有无尽义,此皆变易之所见也。意思是说爻一字将六十四卦所代表的三百八十四爻,再加注文辞,用来断定它的吉凶,极尽了天下的现象。

卦爻由下向上数,共为六个爻。六个爻分为三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这三部分称为三才。天之道说的是阴和阳。地之道说的是柔和刚。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

八卦

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

八卦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有八个东西,这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就是八卦,它代表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

其实说起来,宇宙就是一本《易经》,宇宙的现象都挂在那里,可总结出八种现象,这八种现象分别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来表示,这八个分别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八个卦中第一个是乾卦代表天,我们仰头一看,天总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转头来,头上还是天,所以天是在头顶上的;第二个坤卦是地,人类是地球的生物,地总是踩在脚底下,这个地的现象就在那里;第三个离卦代表太阳,第四个坎卦代表月亮,它们像球一样,不断在转,代表了时间、空间和宇宙;这两个东西不停地旋转于天地之间,于是又有四个卦挂了出来,第五个震卦代表雷,古人认为宇宙间有这种电能,电震动了就是雷,雷震动以后,有了气流,就是风,所以第六个巽卦代表风,亦即气流,气流震动得太厉害,一摩擦又发电,又回转了来,就是雷风相薄;第七个卦,艮卦代表高山、陆地;第八个卦,兑卦代表海洋、河流。在宇宙间,这八个现象相互对立,又变化出不能穷尽的各种状况来。

先天八卦

万物万象之形

传说先天八卦为伏羲所创,两两相对,从本质上揭示了宏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及其阴阳消长的客观规律。所反映的是宇宙诞生初期的万物万象之形。

什么叫先天?以哲学的观点说,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以前,即所谓的先天,有了宇宙万物,那就是后天了。这只是一种界说,用以划分出阶段范围而已。

先天八卦是南乾北坤,东离西坎,东北震,西南巽,东南兑,西北艮。乾坤相对,称为天地定位;坎离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震巽相对,称为雷风相薄;艮兑相对,称为山泽通气。

乾为阳,阳气上浮故居上而在南;坤属阴,阴气下沉故居下而在北;东方为日出之地,外阳而内阴的离卦居之;西方为日落之所,外阴内阳的坎卦居之;东北属春季而雷起,故震居之;西南属秋季而风厉,故巽居之;西北多山,故艮为山;东南泽萃,故兑为泽。乾坤正上下之位,坎离乃左右之门,日月之所出入。春夏秋冬昼夜寒暑之理皆可由先天八卦推出。

先天之气是万物生发之源,也是堪舆的理气之源。无论阴宅还是阳宅,在本质上都以先天八卦为体。不同的是从不同的渠道寻找天地的本原之气而已。先天八卦的方位,和现代我们所用地图上为北方、下为南方的情形恰恰相反,八卦的方位是上为南方,下为北方。

后天八卦

顺应自然万物的变化

后天八卦就是文王八卦。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状况,如果先天八卦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表明的就是人在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中如何顺应自然万物的变化。

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方位与伏羲先天八卦不同,形成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南。两者相较,文王八卦的离坎日月已代伏羲八卦的天地运行不息,震兑也代日月而升降。

关于后天八卦的卦象排列次序见于《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其大意是说明八卦的周流运行,有一定程序。

后天八卦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 360 日,八卦各主 45 日,其转换点就在四正四隅的八节上,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下面是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及其含义:

(1)震,排在东方,东方属木,木则旺于春。

(2)巽,为风为木,排在东南方,万物齐于春夏之交。

(3)离,为日为火,位在南方,南方属火,火则旺于夏,草木畅茂。

(4)坤,为地、为柔,为阴土,坤自土出,南之火生土,坤排在西南方,言夏末秋初,草木归根,致养子大地。

(5)兑,为说、为悦,人悦秋实收获,西方属秋,金则旺于秋。

(6)乾,其性为刚健,于物为金,时值秋末冬初,戌亥之月,阳气剥而阴气升,阴阳相薄相战干乾之方,是在草木损折之时。

(7)坎,为水为月,金生水,北方属水,子月万物已归,草木退藏,休息慰劳于子之中,故曰坎。

(8)艮,为止,为终,次于坎,一年四时之循环至冬春之交,万物已终,因此而称为艮。

六十四卦方圆图

表示宇宙的时间和空间

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易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图,所谓研易,即推演此图,宇宙、时空、人类、文明乃至万物,全在此图中。此图外面是圆图,里面是方图,取外圆内方之义。圆图为时间,方图为空间。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简称方圆图或先天图。陈抟(tuán)说:易学,意、言、象、数四者不可缺一。其理具见于圣人之经,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谓《先天方圆图》也,以寓阴阳消长之说,与卦之《生变图》,并非创意所作,孔子《系辞》述之明矣。他的意思是,学习《易经》只要有这一个方圆图就可以了,因为它包括了易学的意、言、象、数和阴阳消长之说,又合于孔子的《系辞》所述。

圆图

方圆图外面的圆图,其方位与先天八卦相同,重卦与三划卦相同,乾、坤分居上下,离、坎各列左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逆数,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顺行,自然地将六—卜四卦分成了八宫。左半圈从复到乾,共三十二卦,一百一十二个阳爻,八十个阴爻,阳由少渐多,为阳升阴消过程。右半圈从姤到坤,共三十二卦,一百一十二个阴爻,八十个阳爻,阴由少渐多,是阴升阳消过程。其他卦皆生于复、姤两卦,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所以此图又称复媚父母。《观物外篇》说: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含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媚,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媚也。朱熹说:圆者动而为天。这个说法是获得易学研究领域广泛认同的。圆图的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从乾卦始逆时针排列一周而成圆形。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运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

古人认为天动地静,天体是顺时针而行的,这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的方向正好相反。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相反,使得古人与今人的认识结果是一样的,天体左旋,正是地球右迁。

方图

我们再来看方图。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图是先天六十四卦次序的倒图。易学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个图是对《说卦传》天地定位一节的解释。

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中间巽、震、恒、益为第一个层次。其外十二卦以坎、离、未济、既济为四隅是第二层。再外二十卦以艮、兑、咸、损为四隅是第三层。最外二十八卦以乾、坤、泰、否为四隅为第四层。

从大方图来看,从西北角至东南角是条斜线,以先天八卦的次序排列着八纯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就将六十四卦分成了两半。四层对角的卦象相反,第一层震、巽相对,表示雷风相薄;第二层离、坎相对,表示水火相射;第三层兑、艮相对,表示山泽通气;最外一层乾坤相对,表示天地定位。因此可以看成这是一个古代大地的方位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代表天,方图代表地,所以方者静而为地、天圆地方、天动地静。

朱熹说,圆图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图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即天与地、阴与阳在图中的相交。方圆图的内方外圆之理,是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也和道家的内外清静、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为的真人、神人、至人境界是一个道理。此外,方圆图的圆通无碍(具足自觉觉他),更是佛家明心见性至普化群生,以达到佛心圆满的至美之道。

过去的周文王大概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才以乾卦文辞的元亨利贞四德,来含括易卦的内外圆明之道。

错综复杂

变卦的各种状况

错综复杂,通常给人的误解是,这是四个卦名,实际上这是六十四卦中两个卦之间的关系。

错卦,又称对卦和旁通卦,指阴阳相对的卦;综卦,就是把一个卦的初爻到上爻的位置依次调换,也就是换一个方向来看原卦,就得到了原卦的综卦;错卦是正对,综卦是反对。复杂就是交互卦,交卦是由三四五爻组成的卦,互卦是二三四爻组成的卦,互在下,交在上,组成一个新的六爻的卦就是原卦的交互卦了。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了错综复杂的概念,就是说一个人看问题要全面。

错卦

错,阴阳交错,也就是把一个卦的各个爻求反(阳变成阴,阴变成阳)就得到了该卦的错卦。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如:天风姤(g6u)卦,它的第—爻是阴爻,其余五爻都是阳爻,那么在阴阳交错之后,就变成了复卦,第一爻是阳爻,其余五爻都是阴爻,如复卦的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为地,内卦是震,震为雷,就是地雷复卦,所以天风姤卦的对错卦,就是地雷复卦。

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错的卦。因此学了《易经》以后,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

综卦

综卦,又称反卦和覆卦,指将一卦反复(颠倒)过来所得到的卦。综卦的作用,在于将我心换你心,希望能设身处地地为相对人思考,不要凡事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衡量。我们仍拿媚卦来说吧,如果把姤卦作 180 度倒转,则成为泽天央(gud)卦,这是姤卦的反卦,也即综卦。综卦是相对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个卦以外,没有不相对的。这八个卦是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八个卦中的前四卦乾、坤、坎、离,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现象,从任何角度看,天绝对是天,地绝对是地,太阳与月亮也仍是日月;后四卦,大过、小过、颐、中孚,是属于人事的,但却有其不变的性质,所以也没有综卦。除此之外五十六卦都有综卦,这则表明宇宙间的事物是相对的。

交互卦

《易经》中复杂的道理,实际上就是指的交互卦。

什么是交互呢?是指在一个六爻卦中,除上卦与下卦两个经卦外,又由二爻、三爻与四爻,三爻、四爻与五爻构成两个新的经卦。这种由上下两卦交互组成的新卦象,古人称为交互卦。

如第二爻上连到第四爻,下面挂到上面去为互,第五爻下连到第三爻,上面交至下面来为交,这是交与互的不同,每卦的纵深内在,又产生了卦。

换句话说,这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边看清楚,同时旁边亦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而内在的变化,又生出一个卦来。除了乾、坤两卦外,别的卦把中心拿出来交互,又变出了一种现象。这现象的本身,又有综卦,又有错卦,这就是八面看东西,还要加上下一共十面,所以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现在以火雷噬(shi)嗑(k6)卦为例进行说明,如以噬嗑卦的第二爻与第三爻、第四爻卦配上去,便成为代表山的艮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若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为代表水的坎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交卦。再把噬嗑卦的交卦和互卦重叠起来,便成为水山蹇卦,因此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

承乘比应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承、乘、比、应反映的是卦象内部相关两爻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所谓承,乃承上、烘托之意。凡下爻紧承上爻谓之承。多指阴爻上承阳爻,象征柔弱者顺承刚强者,或贤臣辅佐明君主意。承有三种情况:在六爻卦中,若一个阳爻在上,一个阴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称为承,以旅卦为例,卦中阴爻六五在阳爻上九之下,六五爻承上九爻,古人称五承上,所以《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手刚;在一个六爻卦中,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在下,则下边几个阴爻对于上面这个阳爻来说,可称为承,以谦卦为例,阴爻初六、六二都在阳爻九三之下,故初六、六二爻对九三爻来说,皆称承,即初承三、二承三。故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有时,阴阳相同的两爻也可称承。

所谓乘,是乘凌,居高临下之意。凡上爻乘凌下爻谓之乘。多指阴爻乘阳爻,称乘刚,象征臣下欺辱君主,小人乘凌君子,义多不吉善。但阳爻居阳爻之上则不言乘,而称据,认为此为理之所常。由此可知《易经》扶阳抑阴的思想。

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六爻卦中,一个阴爻在上,一个阳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下面的阳爻来说,称为乘。举屯卦为例,六二、上六爻辞皆曰乘马班如,震初爻,坎五爻皆为马,六二乘初九,上六乘九五,故有乘马之说。古人谓二乘初,上乘五。所以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二是在六爻卦中,几个阴爻都在——个阳爻之上,则这几个阴爻对于这一阳爻来说,称为乘。以震卦为例,初九阳爻之上有六二、六三两个阴爻,九四阳爻之上有六五、上六两个阴爻,故为二乘初、三乘初,五乘四、上乘四。故象曰:震来厉,乘刚也。由于爻位远近不同,乘刚的程度也不同,二、五乘刚近,三、上乘刚远。所以内卦乘刚迫,外卦乘刚缓。

所谓比,是指比邻,亲近、比肩之意。在卦的六爻中,其相邻两爻若是有一种密切的关系,称为比。如初爻与二爻,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四爻与五爻,五爻与上爻,皆可称为比。

但要说明的是,相邻两爻,一爻为阴爻,一爻为阳爻,则善为比。以刚比刚,或以柔比柔,则无相求相得之情。以比卦为例,六四阴爻居阴位,得位,与九五爻有相比的关系,所以象曰:比于贤,以从上也。而六三则承乘皆阴,上下比皆非其人,故有比之匪人之辞。再如中孚卦六三爻得敌,三不当位,三四皆阴,失比,故称得敌。总之,凡阴阳相遇为朋友类,若阳遇阳,阴遇阴,则皆为敌。

所谓应,是指上下卦爻对应的呼应关系。《易纬·乾凿度》:三画以下为地,四画以上为天,易气从下生,故动于地之下则应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乎天之上。就是说,在六爻卦中,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有一种同志联盟的关系,故称之为应。

同比一样,应也强调阴阳相应。同性相斥,异性相感。若以柔应柔或刚应刚,则无相求相得之情,故无所应也。以既济卦为例,初九爻应六四爻,六二爻应九五爻,九三爻应上六爻,皆为阴阳相应。反之,在艮卦中,初六爻与六四爻,六二爻与六五爻,九三爻与上九爻,皆柔应柔,刚应刚,是为无应或敌应,故彖曰: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一般的卦都是以刚柔两爻相应。但有时,也有卦中的一爻与数爻有呼应关系的状况。如比卦,彖曰:上下应也。九五为刚,其余五爻皆为柔,是上下五柔应一刚之象,象征四方诸侯对王臣服。

中正当位

爻序排列各当其位

所谓中,是指六爻卦中内卦的二爻与外卦的五爻,因为在中间,称为中又称得中,所谓正是指爻的奇数属于阳,偶数属于阴。因而,在奇数的阳位,应当是阳爻;在偶数的阴位,应当是阴爻;这时称作正或得正或当位。而阴爻处二位,阳爻处五位,则是既中又正,称之为中正。中正在《易经》中尤具美善的象征。

中,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凡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

正,象征事物的发展遵循正道,符合规律。

中与正相比较,中又优于正。这是因为二爻和五爻处于卦体的佳位,尤其是五爻处于卦体的最佳位置(尊位),所以中比正更为可贵。

旧时占卦得到二、五两爻者,被称为得中,内容吉祥的断语特别多。所以《周易折中》中说:正不如中为善,正未必中,中则无不正也。六爻当位者未必皆吉,而二、五之中,则吉者独多。就是说,刚柔当位者不见得都好,若得中,尽管不当位也是好的。

如观卦,九五居上卦之中,六二居下卦之中,象征君臣各居其位,恪守中正之道。故《彖》曰:中正以观天下。

如临卦,九二爻居下卦之中,为刚中,为君临天下之象。故《彖》曰: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同人卦,六二爻居下卦之中,为柔中,乃臣得正中之道。故《彖》曰:柔得位得中。

反之若阳爻占据阴位,阴爻占据阳位,则为失正或不当位。失正之爻,象征背逆正道,违反规律。但并非绝对,在一定条件下得正之爻可能向失正转化,失正之爻也可能向得正转化。

易经的问卜用语

吉还是凶?

吉凶是《易经》占卜中好与不好最基本的断语,吉是吉祥、吉利,是有所得,走向成功。凶是凶险、凶恶,是有所失,走向失败。

《易经》卦爻辞对吉凶下的断语可分为九个等次,按顺序依次为吉、亨、利、无咎、悔、吝、厉、咎、凶。

吉是吉祥。

亨是畅通、顺利。

利是有益,适宜。

介乎吉凶之间的是无咎,咎是过错,无咎是没有过错,平平常常,没有咎害。

悔与吝是小疵,都是小偏失、小凶害。但两者发展方向不同。朱熹《语录》里说:吉凶是两头,悔吝在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趋凶。悔是有过失而悔恨,能接受教训,可走向无咎,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忧悔。吝是羞辱,虽然不是凶,但不知羞辱会走向咎害,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吝难。

厉是危险,但吉凶未定,按卦爻辞的指示去做会化险为夷,反之则会由厉而致凶,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危厉。

咎是出了过失,要承担责任,比凶的后果要好一些,但灾害免不了,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咎灾。

凶是凶恶,凶险,是最坏的结果。

总结起来,按《系辞》中的话来说就是: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意思是吉、凶说明的是处事或得或失;悔、吝说明处事稍有弊病;无咎则说明善于补救过失。而辨别吉、凶的象征则在于卦爻辞;忧念悔、吝的象征在于预防出现小疵;震惧无咎的象征在于内心有了悔悟。

但《易经》卦辞中的吉、凶等预测未来结果的判断,大多是有条件的。只有注意到所限定的条件,才能得出正确的断语。

五行

构成宇宙的五种最基本物质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里不但把宇宙间的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且对五行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木曰曲直是说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说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穑是说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曰从革是说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说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此外,古人还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互相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相克,是指两类不同属性的事物间互相制约、克制和抑制。

五行相生

木生火: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因为火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隐藏在土里,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石中藏金,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树木之根在泥土之中,可疏松土。

土克水:水多可用土来掩埋。

水克火:水可将火扑灭。

火克金:火可用以熔化金属。

金克木:金属制成的器具可用来削砍树木。

五行的相生相克,像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所以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

天干地支

古人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研究宇宙自然界和社会界相互关系的一套符号,并为《易经》的预测体系奠定了数理基础,在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据战国末年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中说:容成作历,大桡(rao)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所创制,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

天干的十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这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乙就是轧,指万物伸长的意思。

丙就是炳,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丁就是壮,指达到壮丁的时候的意思。

戊就是茂,指事物繁茂的意思。

己就是起,指万物奋然而起的意思。

庚就是更,指万物更新的意思。

辛就是新,指万物一新的意思。

壬就是妊,指万物被养育的意思。

癸就是揆,指万物萌芽的意思。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太阳的循环往复,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甲、丙、戊、庚、壬为阳天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天干。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牛、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亦称地支。《尔雅·释天》中说: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牛、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就是孽,指万物繁茂的意思。

丑就是纽,指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

卯就是冒,指万物冒土而出的意思。

辰就是伸,指万物伸长振作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就是味,指万物已成有滋味。

申就是身,指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就是秀,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地支与地球物理的变化有关。子、寅、辰、牛、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历法上用天干地支组合编排年号或日期,即甲子、乙丑、丙寅……等等。因为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共有六十个组合,所以六十年后(或六十天后)又要回头一次,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古代就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纳甲与易数

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配合

纳于是易学术语。就是在六爻卦上装配天干和地支,并与五行、方位相配合。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因甲为十干之首,故名纳甲。

纳甲之说始于汉代,汉代纳甲分为京房和虞翻两派。京房纳甲多用于占筮。先将六十四卦分八宫,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四阳四阴为八大纯卦。每宫一卦,下接七卦,由下至上,即本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归魂。宫中每卦,均分别为世、应二爻、语出《乾凿度》: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谓应。以本宫卦所属的五行,视卦爻世应纳得的干支五行,因而定出六亲,六亲即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等。又配以六神,六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及媵蛇等。这是京房纳甲的大概。

虞翻的纳甲则以月之晦朔盈亏为依据,将十天干分配于八卦,虞翻认为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他以坎离来象征日月,居中为戍己土。其余的八干分配为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

震卦象征每月初三的新月相,现于西方庚位,为一阳始生之象;兑卦象征每月初八上弦月相当于南方丁位,为震加一阳之象;乾爻全阳之象,是十五满月,也就是望月之时。月分六候,每五日一候,这三个卦象为望前三候。是阳息(升)阴消(降)的月相。之后月亮由圆渐缺。巽卦表示十六日的月象由圆而缺,为一阴萌生之象,微缺的月亮没于西方辛位,艮更增一阴,当二十三日下弦,月亮没于南方丙位;坤爻全阴,表示三十日月伏于东北乙位,此时月相全黑;这三个卦象是望后三候,是阳消阴息的月相。

纳甲的最大特点就是给卦中各种因素都配以五行、干支,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生、克、冲、合关系,是我国古代术数预测的大宗之法,俗称六爻法,在古代非常普及,直至现代仍有流传。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3-28发表,共计12879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