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稻谷的步骤(稻谷怎样储存)

5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88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稻国之一,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50%,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 35%,居世界第一位。

稻谷在储藏期间, 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保管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有利因素,压制不利因素,防止发热、霉变、生芽,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一、不耐高温,容易陈化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储藏后渐渐失去种用价值;米质变脆,加工易碎,出米率低;粘性降低,酸度增加,色泽不良,食味不好,失去新鲜感和固有的香气,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陈米味,这种现象称为陈化。

稻谷陈化的速度,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温度的稻谷是不相同的。通常籼稻比较稳定,粳稻次之,糯稻最易陈化。水分、温度都较低时,稻谷陈化速度慢。

稻谷陈化是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在储藏中除应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储藏条件(如低温干燥、合理通风密闭、严防虫害等)延缓和避免陈化。

二、容易发热、霉变、生芽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即使水分正常,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也会突然上升。稻谷发热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变质、生霉和霉烂事故。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时,霉菌大量繁殖,使粮堆积累湿热,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 35—40 摄氏度,水分超过 15—15.5% 时,白曲霉和黄曲霉菌迅速生长,稻谷水分和温度继续增加,促使稻谷变色并发生霉味。

第三阶段:当稻谷温度升高到 55 摄氏度。这些霉菌活动所产生的水汽在稻谷中积聚,会使少量嗜热性霉菌或嗜热性细菌与放线菌大量繁殖,可使粮温继续升高,并使稻谷严重霉烂变质,不能食用。

新房式仓稻谷发热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发热、上层发热、下层发热和垂直发热几种类型,。

三、容易黄变

稻谷在收获期间,遇长时间连续阴雨,不能及时干燥,堆内发热,产生黄变。黄变的稻谷称为黄粒米,也称为黄变谷、沤黄谷或稻箩黄。

黄粒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是晚稻比早稻严重。

稻谷在储藏期间也会发生黄变,这与它的温度和水分有着密切关系。

稻谷的储藏技术

保管稻谷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稻谷储藏一般普遍广泛采用常规储藏方法,也可以采用双低储藏或三低储藏方法。高水分稻谷在未充分干燥以前,要采用通风储藏或低温储藏方法。

稻谷常规储藏采取六项主要措施。它们是:控制稻谷水分、清除稻谷杂质、稻谷分级储藏、稻谷通风降温、防治稻谷害虫和密闭稻谷粮堆。

一、控制稻谷水分

严格控制入库稻谷的水分,使其符合安全水分标准,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随粮食种类、季节和气候条件变化

30 摄氏度左右:早籼 13% 以下,中、晚籼 13.5% 以下;早、中粳 14% 以下,晚粳 15% 以下。

20 摄氏度左右:早籼 14% 左右,中、晚籼 14.5% 左右;早、中粳 15% 左右,晚粳 16% 左右。

10 摄氏度左右:早籼 15% 左右,中、晚籼 15.5% 左右;早、中粳 16% 左右,晚粳 17% 左右。

5 摄氏度左右:早籼 16% 以下,中、晚籼 16.5% 左右;早、中粳 17% 以下,晚粳 18% 以下。

注:做种子用的稻谷,为了保持它的发芽率,度过夏季的水分还应低于表中的安全标准百分之一。

二、清除稻谷杂质

入库前要进行风扬、过筛或机械除杂,使杂质含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通常把稻谷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到 0.5% 以下,就可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

三、稻谷分级储藏

入库的稻谷要做到分级储藏,即要按品种、好次、新陈、干湿、有虫无虫分开堆放,分仓储藏。

四、稻谷通风降温

稻谷入库后,特别是早、中稻入库后,粮温高,生理活动旺盛,堆内积热难以散发,容易引起发热,导致谷堆上表表层结露、霉变、生芽,造成损失。因此,稻谷入库后要及时通风降温,防止结露。在 9—10 月、11—12 月和 1—2 月分三个阶段,利用夜间冷凉的空气,间歇性地进行机械通风,可以使粮温从 33—35 摄氏度,分阶段依次降低到 10 摄氏度以下。

五、防治稻谷害虫

稻谷入库后,特别是早、中稻入库后,容易感染储粮害虫。因此,稻谷入库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防治害虫。通常多采用防护剂或熏蒸剂进行防治。

六、密闭稻谷粮堆

在冬末春初气温回升以前粮温最低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压盖粮面密闭储藏,以保持稻谷堆处于低温(15 摄氏度)或准低温(20 摄氏度)的状态。常用密闭粮堆的方法有:全仓密闭,塑料薄膜盖顶密闭,少量粮食也可以采用草木灰或干河沙压盖密闭。

中早稻与晚稻在储粮特性上有何不同?

中早稻因收获较早,入仓后原始粮温较高,堆内积热不易散发,容易形成初期发热,也易遭受害虫为害;这种高温粮进入秋末冬初,由于大气与粮食之间温差过大,很容易结露生霉,这是保管稻谷较为突出的问题。晚稻收割时,气温已经较低,不易及时干燥,原始水分较高,易于发热霉变。籼稻入仓水分较低,发热较少;粳稻入仓水分较高,一般到次年春暖后易出现发热。水分在 17% 以上的,即使在冬季也可能发热。

早稻主要储藏措施

早稻收获早,质量良好,水分较低,但入仓时粮温较高,本身代谢旺盛,容易感染害虫和引起早期发热。因此,新谷入仓后应适时通风,均衡粮温,使新谷释放出湿热。一般经过通风降温后,结露或发热现象基本可以避免。待粮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密闭储藏,利用自身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缺氧环境,达到控制虫害、延缓陈化、保持品质的储藏目的。如粮堆自身不能达到低氧环境时,也可采用其他气控储粮的方法。

晚稻主要储藏措施

根据晚稻水分大、易发热霉变等特点,对超安全水分标准入仓的晚稻,应抓紧时间烘干或通风降水,逐步降低其水分含量。待水分达到标准后,再利用低温季节进行通风,将粮温降至 5~10℃以下。在气温回升之前,利用稻谷的不良导热性,及时进行密闭储藏,减少外界条件的影响,可较长时间维持粮堆的低温状态,减少虫霉危害,保持较好的储藏品质。

稻谷储藏注意事项

控制水分。使稻谷处于安全状态是安全储粮的根本宗旨。稻谷发热霉变都与其所含水分有关,因此稻谷入仓时必须严格控制水分。对超标准水分的粮食一定要抓紧降水工作。

清理杂质。稻谷中常混有稗子、杂草、穗梗及瘪粒等有机杂质,特别在机械进粮时,由于自动分级现象会造成杂质在粮堆内积聚。这些有机杂质带菌量多,呼吸强度大,吸水性强,加上细小杂质使粮堆孔隙度减少,形成湿热积聚、不易散发,容易造成粮堆内发热霉变。因此,稻谷入仓时,要清理过筛,严把质量关,把粮食含杂量控制在 0.5% 左右,提高粮食储藏的稳定性。

丸趣 TV 网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正文完
 
丸趣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丸趣 2024-03-28发表,共计2886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除技术相关以外文章皆由网络搜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